
柏林大运会的决赛还剩37秒,中国队领先美国队7分, 那个身高2米01的壮硕身影在篮下死死卡住位置,两名美国球员像藤蔓一样缠在她身上。
她没有强攻,而是手腕一抖,球精准地传到外线空位的队友手中,三分命中! 比分定格在81比69,中国女篮成功卫冕。
那个被包夹的身影正是刘禹彤,她这场只拿了9分,却用身体为队友筑起进攻的城墙。
领奖台上,刘禹彤的笑容灿烂, 但走下赛场,一个老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,这个刚为中国摘下金牌的核心中锋,为什么始终敲不开国家队的大门?
刘禹彤的体重秤指针稳稳停在130公斤, 在大学生联赛,这让她化身“篮下推土机”,硬扛三人包夹也能砍下24分11篮板,但到了国际赛场,260斤的体重瞬间成了靶子。
2024年奥运热身赛的末节,她因体力透支命中率暴跌至28%,防守时被对手一步过掉,像慢放的镜头。
展开剩余64%现代女篮的攻防转换快如闪电,欧美强队擅长的“小快灵”打法,专门针对她转身慢的软肋, 一位体能教练直言:“她连跑步机都踩得咣咣响,五公里跑不动,怎么撑全场? ”
翻开刘禹彤的技术统计,进攻热区几乎全挤在篮下三秒区, 她擅长用体重碾压强打,但缺乏中远投能力,生涯三分命中率不足15%。
夹缝中的生存困局国家队中锋席位的竞争堪称惨烈, 韩旭和李月汝已坐稳主力:前者是WNBA级别的空间型中锋,后者在土耳其联赛场均两双。
17岁的张子宇以2米28的身高横空出世,在青年联赛单场狂轰62分,被教练组视为“未来十年核心”。
2025年亚洲杯集训名单中,国家队平均年龄压到23.4岁,技术定型的刘禹彤在同龄段竞争中已失先机。
中国女篮的战术板正在颠覆性调整, 2024年奥运会,郑薇教练启用“五小阵容”,强调全员机动性和三分投射,而刘禹彤这样的重型中锋,在快攻体系中如同卡住的齿轮。
当其他球员在职业联赛搏杀时,刘禹彤选择了一条岔路,回北师大攻读体育心理学博士学位,研究课题竟是“大体重运动员训练优化”。
暂别WCBA的赛季,她体重反弹8公斤。 有球迷痛心疾首:“要是她专心打球,早进国家队了! ”她却回应:“篮球给我光环,读书让我踏实。 ”
落选国家队的打击让刘禹彤启动“减重计划”, 她自费赴美特训,每日在健身房虐练四小时, 一个月后,跑步机刻度显示体重下降8斤,鞋底磨平两双。
更衣室里的刘禹彤脱下被汗水浸透的球衣,膝盖上缠着厚厚的肌效贴, 博士论文《大体重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模型》的初稿还躺在她的笔记本电脑里。
发布于:四川省富利来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